捧红李小龙,成就洪金宝,他才是香港的电影教父!
前段时间,可以说是一个悲伤的秋天,我们先后告别了岳华,金庸这样的大师。而在同一段时间也有一位大师去世了。
他就是邹文怀

也许对于很多90后、00后的人来说,邹文怀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如果提到嘉禾,你肯定对这个自带BGM的Logo很熟悉。

没错,邹文怀就是嘉禾的创始人。曾栽培李小龙、成龙、许冠文、洪金宝及张曼玉等巨星。
11月2日,邹文怀去世,享年91岁。
邹文怀对香港电影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与邵逸夫一同被视为香港电影的泰山北斗。

同时邹文怀创办的嘉禾与邵逸夫创办的邵氏恩恩怨怨长达50年,成就了香港电影最辉煌的那些年。
1
在邵氏的邹文怀
1927年出生的邹文怀,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新闻系,在50年代从新加坡转回香港。
当时准备接管家族生意的他无意间看到邵氏影城正急需一名懂宣传又可靠懂助手。那时30岁的邹文怀邹在朋友的引荐下,成为了邵逸夫班底下的最早一批元老级助手。
从此开始了邹文怀与邵逸夫亦敌亦友的一生。
由于邹文怀想法独到,办事效率高,很快就得到了邵逸夫的重用。邹文怀也没令邵逸夫失望,在邵氏工作期间提供许多不错的点子。
当时为了打败对手国泰公司,在邵氏快速发展期间,邹文怀不惜花重金挖来众多当红小生,包括陈厚,李丽华等。
邹文怀越是卖力工作,就越是为他和邵氏分裂做铺垫。
用当时邵氏的导演张彻的一句话来形容,邹文怀就是:头等人才,三等职务,特等权力。
邹文怀前后在邵氏公司的十三年里,替邵逸夫运筹帷幄,是邵氏江山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邵氏的总经理换了三任都没有轮到他。
邵氏作为家族企业,想要不断往上爬是非常困难的。邹文怀似乎已经看到自己发展的天花板。
当然他也不是没有争取过,他曾主动提出要分红,但却遭到邵逸夫的冷漠对待,结果是什么大家心知肚明。
2
嘉禾诞生
1970年,已在邵氏工作13年的邹文怀毅然决然离开了一手栽培他的邵氏帝国。虽然对外称公司未来发展与自己理念不同,但他身边的朋友都知道他是被排挤出去的。
当时邵氏正打算往电视方面发展,但邹文怀自己却有不一样的想法。
他离开邵氏时带走了自己培养出的那批人,其中就包括邵氏制片部副主任何冠昌。用200万的低成本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嘉禾。
就是这样的小作坊公司,在未来竟然和邵氏分庭抗礼了20年。
70年代后期,嘉禾陆续推出许冠文、成龙、洪金宝、元彪等的新一代喜剧、功夫血液。并且加入大量新元素,一以贯之,拍出许多观众喜欢的类型电影。
在与邵氏的纠缠中,最有名的莫过于李小龙之争。
从美国回到香港后,李小龙打算干出一番事业。却被邵氏的高层方逸华要求以低薪且演配角的要求闹得不欢而散。
慧眼识珠的邹文怀看中的李小龙,将这名邵氏“遗珠”纳入自己门下,并专门为李小龙量身定做了多部电影,推出《唐山大兄》、《精武门》等。
“实战型”的功夫电影很快就深受国际美誉,打破了香港电影邵氏一家独大的局面。
意识到失去大将的邵逸夫这时才知道自己当初是多么愚蠢。并打算花重金挖来李小龙,但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
另一边嘉禾不断研究好莱坞风格的电影,先后推出《炮弹飞车》和真人版《忍者龟》等佳作。先行一步冲出亚洲。
80年代后,保守的邵氏不像新电影公司那样能够有突破和创新,在90年代开始走向没落。
嘉禾奠定了香港电影的宝座,而邵氏最终被时代淘汰。
3
香港电影走下巅峰
到了97年,嘉禾受亚洲金融风暴和投资失败等问题深受重创,公司发展也逐渐开始出现老态。
2014年,邵逸夫去世。这段长达50年的亦敌亦友的关系最终画上了句号。
当时有记者问邹文怀,邵逸夫去世了是否对你有所释怀。
邹文怀说:“没有什么误会,近年都有见面,前一、两年都有见面,一起吃饭。”
2007年,邹文怀将嘉禾卖给了橙天娱乐,并宣布退休。经历过香港电影起伏的他总认为香港电影的低潮已过,恨不得年轻20岁继续打拼下去。
可惜时光不留人,老年的他已不再适合接管嘉禾。
邹文怀在退休后非常低调,甚至很少出现在公众面前。
如今邹文怀也离开了人世,香港黄金电影的力量也在慢慢的消退。曾经的一代人的记忆也已不再复现了。只能期待新的中坚力量为香港电影续写传奇。
最后向邹文怀致敬,走好!
一瞬间,有太多的大师离开了我们。
曾几何时奥奥我并没有意识到时间流逝如此之快,一回头就什么都捕捉不到。
我们再也看不到金庸的新作了,看不到李咏的主持,甚至错过了嘉禾的辉煌。不仅仅是这些,人生中过去的种种瞬间都是如此的珍贵和有价值。
第一次考取的好成绩,第一份真挚的爱情,或、下一代新生命的诞生,这些时光都在无时无刻影响着我们。
与其感叹时间流逝飞快,不如用行动记录下来。
奥豆APP,用视频的方式记录你的珍贵时光。再短的瞬间,奥豆都能帮你留住。
生活的精彩不应该只出现在记忆当中,更需要用另一种方式承载下来。
你还能在奥豆上将你的瞬间分享出去,让更多人看到你珍贵的快乐!
扫码来奥豆,记录你的珍贵时光!